首页 >> 当代新诗话诗野游牧 >> 当代新诗话诗野游牧全文阅读(目录)
大家在看 好丈夫目录(《家庭教师HR》同人) 茕茕 凡人修仙传 只爱你的偏执狂 被前任看见一个人吃火锅 凤凰图腾 上品寒士 掌中之物 大奉打更人 枭起青壤 
当代新诗话诗野游牧 陈超 -  当代新诗话诗野游牧全文阅读 -  当代新诗话诗野游牧txt下载 -  当代新诗话诗野游牧最新章节

后记一(1/2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用户书架

后记一

某日,终于完成一项“科研任务”,写得倒不艰难,但是整个漫长的过程十分无趣,令人头大。发走书稿,如释重负。正想自我庆祝一下,找个冷餐店,“哈根达斯”吃到嗨呢,手机响了。是诗评家沈奇兄。说是他正策划一套书,约我加盟,问我最近有没有时间。

我的头刚要“小”下来,一听又大了,还没够,还写什么书?沈奇说:“兄弟先莫嚷嚷,你一准儿喜欢。是一套新诗话丛书。刚看了你的诗话随笔《话语斜坡》《蓝皮笔记本》,知道你有些这类存货,我要的就是这样的东西。”

我一听,乐了,忙说:“没问题,我接单、接单。”放下电话,也顾不上哈根达斯了,立马翻找自己发表过的诗话,再自我欣赏一番。你瞧,同样是写作,一种教我厌倦,觉得苦;一种教我欣喜,感到甜。谈诗的文字,不能像哈根达斯那般清爽香甜让人喜悦,那又算什么够味的“诗”评?

不只是喜悦。我写诗已经三十多年了,再不灵,对创造的细节也有不少了解吧。本人同时从事诗歌理论批评,算是资深诗评家。双重身份的我,有把握地说,那种特别学术化的诗歌研究,对学术发展本身,对学术共同体成员间彼此的交流,会有助益。至于谈到是否能对诗歌创造的细节显幽烛隐,对习诗者、品诗者是否有切实的启发,我以为,高头讲章式的诗学理论其实基本没用。对他们最实用、最有意趣的,还是那些斫轮老手笔下真正“有话要说”,且说到了点子上的精短诗话。

咱们老祖先早就悟到了这一点。照说,中国的史撰传统源远流长,世上头等发达,可面对诗歌,中国第一部诗史却直到20世纪30年代才问世(陆侃如、冯沅君《中国诗史》)。为什么面对诗歌,咱祖先偏不著史,更不系统地“论衡”呢?有分教,诗者,吟咏情性也,它不是硬撅撅的事儿嘛。

我从青年时代就迷恋祖先笔下那些高妙、快放的诗话,至今兴趣未减。外出旅行,经常还会揣一本诗话词话,看着高兴。随便举出,《诗品》《诗式》《二十四诗品》《沧浪诗话》《白石诗说》《六一诗话》《诗人玉屑》《苕溪渔隐丛话》《原诗》《随园诗话》《人间词话》,如此等等,曾给我带来过多少真正的启示和欢乐啊!

画龙点睛,点到即止,直取机心,浑然不封,不仅是为诗之道,又何尝不是谈诗之道呢?而且还不是小道。于是,多年以来,我也写了不少散朗、轻逸、“有话要说”的现代诗话,记下不少个人习诗、读诗的心得。曾分别以《塑料骑士如是说》《笔随心走》《话语斜坡》《蓝皮笔记本》《讽喻的织体》《诗与思札记》等为总题,集束发表。它们无须体系撑腰,何赖学院壮胆,当是有感而发,要言不烦,释放性情,带着热气。许多朋友说,这类文章才“有趣味,有用”。而我,也从此类写作中获得了新的动力和真正的快乐。

我既忝列学者,又一直在高校工作,经常不免要写些中规中矩的供圈子里交流的学术文章和著作。但那个“内在的我”,其实是个诗人,注定对那种讲坛森严、城堡傲立的学院作风心存厌倦。天哪,特别是对我看到的有些人,为了保障学理上的“自洽”,而蛮横地无视或篡改研究对象(诗歌、诗人)的性质,厌倦更深。即使“内行”如我,在那些由所谓“体系”“学理”“行规”制导下的文章、著作里,心灵的真实体验和奇思异想也往往被勾出了页边。——可说到底,诗歌批评的一个主要目的,不就是作者对诗的艺术别有会心,本真心灵被打动后的诉说与谛听吗?读我这等学术文章,读者仰得脖颈儿酸,殊不知作者也俯得脖颈儿酸呢。

于是,我便常常从“城堡”里溜出来,只要有用有趣,怎么都行,无拘无束地在诗的原野上游牧,“逐水草而居”,专找鲜嫩的草儿下嘴(下笔)。诗话,便是我私心偏爱的游牧性的文体。它篇幅短小,却既有纤敏的个人感受,又需要尖新的见识;既有对阐释对象性质的敏锐指认,又有个人想象力翱翔的天地;既使用简隽、精到的判断,又容留了诗歌神秘的不确定性。多年前,我曾出过一本名曰《游荡者说》的书,眼下又有了这本《诗野游牧》。

法国思想家德勒兹也曾提出过做精神/话语的“游牧人”的概念。他吁请人文知识分子,特别是艺术批评家,起来反抗,至少是逃离整体主义、本质主义的精神等级制的表述。寻求差异性、局部性、偶然性、无政府状态的表意策略,像是一场自由的“游牧”,开阔、流荡、丰富、散逸而鲜润。在我看来,“游牧”式言说,既是一种特殊的创造性写作,其实也是一种特殊的认知世界的“思想方法”。

我不是否弃理论家对诗歌的“学理性”深研,因为它是理论家的“天职”,并出现了众多精彩的著述。我想说的是,我们要警惕,诗学若只求“学理”“体系”的自洽,而不管艺术创造的特殊本质,总想把复杂的诗歌艺术简化为一套貌似有力的理论逻辑,而一旦这套简明的理论逻辑呈现出来之后,诗歌本身的丰富性就不重要了——这肯定是舍本逐末的。君不见一些诗学研究者,总是把复杂的诗歌现象、艺术奥秘进行单一化的理论归纳,上升为本质性的定论。这样,势必带来以下结果:一是把丰富神奇的诗歌艺术现象,进行为我所用的硬性“框套”;再者有更多不能被归纳进他的理论中的,更美妙更关键的诗的肌质、结构秘密,就被当作“剩余物”而排斥在理论“体系”观照之外。对诗来说,这几乎可以算是“犯罪”吧?

这章没有结束^.^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
喜欢当代新诗话诗野游牧请大家收藏:(m.7huan.com)当代新诗话诗野游牧奇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
你可能会喜欢 好丈夫目录(《家庭教师HR》同人) 大奉打更人 天才相师 凡人修仙传 完美世界 吞噬星空 赘婿 夜的命名术 盗墓笔记 校花的贴身高手 轮回乐园 家庭教师 我的女友是丧尸 散落星河的记忆 顽石